坚守在祖国边境线上的拉祜族禁毒老村长——扎迫嘎

作者 :赵建军 来源 :云南法制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6-12-29

今年一个初冬的午后,记者远离城市的喧嚣,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慕名拜访了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坝卡囡村小组卸任的拉祜族党支部书记扎迫嘎。

一路上,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成片成片古茶树园映入眼帘,虫鸣鸟叫不时在山谷中唱响。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几十公里,颠簸了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一个群山环绕、一排排杆栏式建筑的房屋错落有致、风景如画的拉祜族村寨,这里可以眺望到远处缅甸的群山。

刚刚下车,一位健硕、皮肤黑的老人箭步迎来,热情的招呼大家,走进扎迫嘎家中,和一般拉祜族村民家一样简单而朴素。大家围拢在家中的火塘边,喝着拉祜族特有而热气腾腾的土罐茶,扎迫嘎炯炯有神的目光和拉祜族少有的健谈,开始给我们讲起了他这不同寻常的一生,让我们恍如隔世,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从原始走向文明  从贫困走向富裕

坝卡囡村小组位于中缅边境的原始森林中,是我国典型的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拉祜族村寨。过去,这里的道路崎岖、晴通雨阻,人迹罕至,除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工作队外,村里一年四季见不到一个汉人。1973年,时年18岁的扎迫嘎任队民兵排长。1983年分田到户,任第一任生产队(村小组)长。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改任村小组党支部书记。

身为拉祜族的扎迫嘎,自从1983年当上队长后,为了和兄弟村寨沟通交流,学会了傣、汉、哈尼和布朗四种民族语言。在周围的村寨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都可以娓娓道来。

几十年如一日,扎迫嘎带领坝卡囡村小组沐浴着改革春风,从分田到户、建学校、架电线、村寨搬迁、戒毒,再到脱贫致富。

办小学。通过进城开会办事,和外面接触多了,扎迫嘎感受到没文化太不方便,和外界无法沟通,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

当组织群众开会,把办学的想法和大伙讲了。当时,老百姓是接受不了新生事物的。执着的他,就先从亲戚开始做工作,挨家挨户做工作。晚上,休息时就是他工作的时间。

经过扎迫嘎不懈努力,1994年招到第一批27名学生,其中本村寨就有16名。

当时任教老师李红英介绍,当初教室没有建好,扎迫嘎就把自己家客厅当成学生的课堂,吃住都在他家。

最终,村寨中的群众被感动了,男人砍树,女人割茅草。1995年坝卡囡村一个茅草建盖的教室建成了。没有钱,教学的桌子、凳子都是他砍树来搭建,没有钉子,就用木楔连接。

扎迫嘎说“当时,每天最开心、最幸福的就是在教室旁边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

“第一个把儿子送去读书的,娃娃回到家变得非常有礼貌,也不怕陌生人进村寨来,都能和他们交流。同时,做事情,都可以用笔记录了”。今年60岁的村民扎拖说。

村寨通电。当时,坝卡囡村小组所属的章村委会离乡政府和县城较远,全村委会5个村寨均没有通电。扎迫嘎每当回到村寨时,外边的灯火通明一直困扰着他。经过几天琢磨,就和组里的干部商量拉电。

通电不比办学,可谓一波三折。村寨中的老人不同意,迷信说电通了,鸡、鸭和猪都会死。老人还是要尊重,有了办学的经验,扎迫嘎就提着酒,到老人家拉家常,最后还是感动了村寨的老人,就同意了。

老人们同意了,可是没有资金。通过联系,就把地租给了当时需要发展茶叶基地的勐海茶厂,才解决了钱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奋斗,电架通了。

作为全村委会第一个通电的村寨,村里的男女老少狂欢了一天一夜,以此庆祝村寨通电。

吸食毒品的阴霾笼罩着全村

坝卡囡村小组所属的布朗山布朗族乡与缅甸山水相连,没有物理隔离设施,大量边境便道、小道畅通坝卡囡村是典型的中缅边境拉祜村寨,历史上,这里的拉祜族村寨就有吸毒(抽大烟)的陋习,沾上毒品后,村民们都变得游手好闲,不干农活。没有了钱,就把家里的物品拿去换钱,甚至偷别家的耕牛卖钱,买毒品来吸。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时有发生。

当时在村寨里教书的李红英说,每次养的鸡,包括被子、锅等都被偷了好几次。1997年,刚刚结婚一年多的扎多,因为吸毒吵架,媳妇自杀,最后他也搬出了村寨。村民甲某因丈夫吸毒自杀,而改嫁他人,一家人都散了。

因丈夫吸毒,不做事情,三天两头就有家庭吵架打骂,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面对严峻的形式,当时虽然采取了措施,由于村民住的分散,东一户西一户,有的住在地里窝棚中,很难找到人,效果不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坝卡囡村老村寨因地质灾害搬迁,一直久拖未决,没有进展。2001年,村寨换届后,扎迫嘎又新担任村组长(第二次),他带头把自己家新盖的房子拆掉,接着继续做其他人的工作,村寨的各项事务也慢慢得到了理顺。

最终,到了20037月,坝卡囡村小组搬到了现今交通便利的地方,但是,交通便利了,和外界接触的多了,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村民吸食毒品这个陋习不仅死灰复燃,而且逐渐泛滥起来,扎迫嘎发现村民吸毒,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很多人都沾上了毒品。

众叛亲离  痛下决心铲毒瘤

在来势凶猛的毒品侵袭下,村民被毒品害得惨不忍睹的场景至今难忘,当时的扎迫嘎急在心中,如果再不解决问题,那后果是不堪设想。“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在扎迫嘎看来,警民同心、全民禁毒,才能让村民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扎迫嘎暗自痛下决心,一定要铲除这个毒瘤。

扎迫嘎在准备开始开展禁毒工作的时候,又一个困难出现在他的面前。坝卡囡村民小组不大,大家乡里乡亲的,许多村民碍于情面三缄其口,加上害怕被报复,都不敢和扎迫嘎进行禁毒工作。扎迫嘎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在众多亲人的指责下毅然坚持到底,扎迫嘎通过和乡政府、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多次商议后,在各级政府及当地公安民警的大力协助下,2004年利用在村寨中召开群众大会的时候,突击尿检整治,村民就有27人呈阳性被强制戒毒;2005年有25人被强制戒毒。就这样,扎迫嘎拉开了坝卡囡村民小组长达近十年来的全民禁毒序幕。

班章村委会副主任李云昌说:“当时,走进村寨中很难碰到青壮年劳力,坝卡囡村民小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毒品重灾村,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

通过在村寨中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扎迫嘎还带领村民加大宣传吸毒的危害,用身边的故事言传身教,教育引导群众远离毒品,并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管理。

“通过几年来的禁毒整治,坝卡囡村成为了全县禁毒模范村,2005年后就没有新增加吸毒案例,邻里纠纷没有一起出村的。”李云昌说。

温暖帮扶促发展  村民走上致富路

64岁的那本丈夫当年吸毒,没有钱,把田卖了,牛也卖了,把茶地也租给别人了,没几年就病故了。留下孤儿寡母,种地靠亲戚帮忙。

“当时,三个娃娃读书,家里非常困难,只要有惠农政策,第一时间考虑给那本家,村寨里的公益项目捐钱都不用她们家出。”扎迫嘎说。

为了帮扶戒毒困难户,扎迫嘎组织村干部结对帮扶,把自家养的猪崽、小鸡送给戒毒困难户养,指导他们种植茶叶。

扎某多家庭困难,孩子多,其中儿子阿尖7岁就到了扎迫嘎家中生活,直到10多年后才回家,而今已成家立业了。

“通过帮扶,增加了戒毒困难户的收入。现在,他们也知道感恩了,会去帮助别人。”班章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刚说。他在村寨中的威望很高,虽然离开岗位了,只要有什么重大事情,还是第一时间通知他,他都很热情的和年轻的村干部一起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通过这几年来禁毒治理等整顿卓有成效的工作,坝卡囡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今的坝卡囡村,有61272人,硬化水泥路贯穿全村主干道,村寨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家家户户都是杆栏式的楼房,有许多村民家还购置了轿车或皮卡车,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坝卡囡村成为了西双版纳州拉祜族山区村寨中少有的富余村和美丽山寨

曾经的贫困村和毒品泛滥村已不复存在,取得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与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扎迫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在,扎迫嘎已经是村里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人了,但他依然在尽心尽力地帮助年轻村干部管理着村寨里的事务。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扎迫嘎连续多次被中共勐海县委、布朗山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