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西双版纳”系列评论之二

作者 :西双版纳报评论员 来源 :西双版纳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3-10-10

高起点  抓源头  筑平安

——建设“平安西双版纳”系列评论之二

  抓源头,听民意,谋求干部群众之间的互动和信任,增强社会的向心力,这是高起点建设“平安西双版纳”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一系列的事故和惨案一次次向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也预示着我们在跨入“风险社会”,打造“平安西双版纳”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做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高起点建设平安西双版纳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抓基层基础、筑牢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要进一步打牢根基、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目前,我州大量的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关乎群众的切身感受,也是平安建设的源头。基层矛盾和纠纷涉及面广、燃点低、易叠加,处理不慎,极易引发极端事件,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不久前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要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地攻坚克难”。这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
  抓源头治理,要从产生矛盾的基层入手,从百姓感受最直接的地方入手,抓小、抓早、抓苗头。在社会转型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凸显,城市的职工下岗、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改制、劳资纠纷、房屋拆迁、市容管理等,农村的土地流转、厂矿环境污染,每个群体、每个人都可能有种种缺憾和不满。如果我们切实关心解决群众的民生困难,跟踪分析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和环节,特别是体察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批评意见,拿出过硬措施认真整改,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只要工作到位,矛盾可以在萌芽状态便通过协商等方式获得解决,就可以赢得群众的认可。
  经验告诉我们,破解难题,重在源头治理、倾听民意。抓源头、听民意,实现的不仅是平安,还能够加深干部群众之间良好互动和信任,使社会向心力增强,这正是“平安西双版纳”的更高起点所在。在这一起点上,群众的期待在良性的互动中得到回应,矛盾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得到解决,我们也就能更好地掌握平安西双版纳建设的主动权,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和谐稳定。
  掌握平安建设的主动权,还意味着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经济关系、协调利益冲突,否则将会变主动为被动。我们要坚决摒弃“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的狭隘维稳观,摒弃“花钱买平安”的错误维稳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惩治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确保人民安全,从源头上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夯实平安西双版纳的法治基础。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自古以来,平安便是中国人寻常而恒久的向往。一句“平安”,在老百姓朴素的感情之外,更饱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打造更高起点的平安西双版纳,必须唤起更多普通百姓的热情,夯实平安建设的群众基础,让平安建设在基层获得动力,才能掌握平安建设的主动权,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治未病,防未然,才能让平安西双版纳之光照进千家万户。(西双版纳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