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平安法治景洪

作者 :陈瑾 来源 :西双版纳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3-11-01

  在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和平安宁、岁岁平安,便成了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最大的愿望。 
  为建设好平安法治景洪,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长治久安,景洪市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景洪建设的要求,以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做出了不懈努力。

多年建设成绩喜人

  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平稳。景洪市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先后获得“云南省平安市”、“云南省先进平安市”称号。在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面前,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打破常规,用好各种法律和政策手段,保证了全市政治稳定、治安有序、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打击犯罪能力大幅提升。始终坚持“以打促防”的工作思路,一方面以“打黑除恶”、“命案侦破”为重点,坚决肃清辖区内任何黑恶势力,严打各种暴力犯罪;另一方面先后通过开展“破现案挖积案、打盗抢抓逃犯”、“打四黑除四害”、“打私彩”、“边境地区整治”、打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等一系列专项斗争,着重打击了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方面的犯罪,群众安全感显著上升。 
  治安防范网络更为严密。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治安防控力量,初步在全市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控网络。坚持因地制宜,将公安机关、单位(企业)保安、综治巡逻队伍、城管执法队伍有机结合,放大巡逻防控区域,扩展巡逻防控时间,最大限度消除防范死角,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打好防范主动仗。 
  热点部位持续降温。对一些治安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热点部位,开展反复专项整治,推行“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在整治规模、整治方式、整治形势和效果评估上的“四个转变”,真正做到整治一处、巩固一处、安定一片。采取多种形式有效整治毒品、3D私彩、赌博等突出问题,一大批犯罪人员被抓捕归案、一大批私彩活动点纷纷关门,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积极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政法综治部门。全市11个乡镇(街道)、5个农场管委会,全部配强配齐了专抓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副书记(副镇长)。各乡镇(街道)、农场管委会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综治工作站(点)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形成了大综治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共建立11个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中心、配设26个调解室,有近百名村委会(社区)专职治保调解员,村民小组治保信息调解员各项经费和补助实现财政全额保障,做到了机关做精、基层做大、战斗实体做强。 
  服务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始终坚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平安法治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在严厉查处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违法犯罪的同时,立足“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不断完善交通、消防、户籍、治安管理工作,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五个一工作法”、“QQ群管理旅店业”、“三叶社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新模式”、“宗教场所亲情式服务”、警企联动、流动警务等创新举措不断推出,进一步强化了执法部门在服务职能方面的延伸和改进。 
  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形式多、密度大、声势强的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活动,使平安法治创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多名见义勇为公民、治安积极分子受到表彰奖励。各行各领域在创建工程中平安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程度不断提高,隐患问题整改消除,典型经验不断涌现,社会效果越来越明显。

坚持积“小安”为“大安”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基层是平安创建的基石,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心所在,没有基层的平安,就没有全市的平安。面对边境地区外来人口管控难的问题,景洪市坚持积“小安”为“大安”,把平安创建的目标和措施落实到基层,认真扎实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通过自主研发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脱网采集和互联共享,探索并形成了“民警指导、村民自管”“手工警察变数字警察”等“五个一”工作方法,为创建和谐边疆、平安法治景洪打下了良好基础。 
  景洪市现有人口50余万,其中常住人口40万、暂住人口10余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洪市每年吸引外地游客600多万,加之毗邻历史上的毒源地“金三角”,这一旅游热点城市逐渐变成一个流动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的地方,个别社区盗窃、吸毒、赌博等社会治安问题突出。 
  允景洪街道办事处曼景兰村是景洪城区最大的城中村,居住着313户1746名失去土地的村民,还有暂住人口7000多人。短短几年的发展,村里先后建起55家宾馆、5家网吧、12家电玩场所、1家娱乐场所等大小商铺近130家。近年来,不少村民为经济利益,在本村建起200多栋出租屋,外来暂住人口是常住人口的近3倍。 
  “只要管理好暂住人口,治安问题就会减少一大半。”景洪市公安局负责人说。由于社区民警人数少,管理难度很大。景洪市公安局多次集中警力对这个村的暂住人口进行拉网式突击检查和登记,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却引发了群众的反感,采集的信息也很快就过期。此外,当地还采取过社区民警组织15名协管联防队员分片包干登记暂住人口等方法,但都因人员少、素质不高、村民不配合等因素难以坚持。 
  为提高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景洪市公安局开始研究网上信息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组织人员技术攻关研发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城区黎明社区派出所社区管理为试点,将曼景兰村当成试点的重点社区,同时社区民警探索了“五个一”工作方式以诠释和拓展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效用。第一即一套牌匾,变“我要群众管”为“群众自己管”。第二即一个身份证查验终端,变“外来人口”警察登记为“村民登记”。第三即一套数码装备,变“手工警察”为“数字警察”。第四即一张地图,变“模糊管理”为“精确管理”。第五即一个电话,变人口管理“跑断腿”为“动动嘴”。 
  据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外来人口管理“五个一”的探索和实践,曼景兰村月报警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月租房率由以前的不足70%上升到80%;房租从原来200元至300元每间,上升至250元至450元不等。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了村民自管、信息脱网采集和互联共享等内容,让广大居民真正得到实惠,为全面开展综治维稳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不断推进依法治市

  在创建平安法治景洪过程中,景洪市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平安”,把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注重提升依法执政能力、依法行政水平、执法司法公信力、依法治理水平和法律服务水平“五项能力水平”,着力加强法制建设、法律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项工作”,努力确保国家政治安全、边境安全、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网络安全“五个安全”,强化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基层基础、宣传发动、督促检查“五项保障措施”,实现法制更加健全、民族更加和睦、社会更加稳定、边防更加巩固、群众更加安康“五个目标”。 
  近年来,景洪市委、市政府注重提升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执法司法公信力、依法治理水平和法律服务水平,着力加强法制建设、法律监督、法制宣传教育,锁定创建平安、和谐、文明城市的目标定位,既抓现代口岸城市建设的速度,更注重城市品质的同步提升,把创建平安、和谐、文明城市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龙头工程”,在明确的创建目标指引下,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云南双拥模范城市”、“云南省先进平安市”、“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云南省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 
  目前,全市已涌现出2个国家级文明先进单位,36个省级文明单位;3222个“遵纪守法户”和“遵纪守法模范户”,51个“遵纪守法村”和“遵纪守法模范村”;巩固创建5个“无毒乡镇”、1个“无毒社区”,9个“无邪教乡镇”,10个“平安乡镇”、1个“平安街道”、84个“平安村(社区)委会”,203个“平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