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洛江畔有个司法所——办实事暖暖 好“故事”连连

作者 :文:段健 周丽萍 图:资朗 来源 :州委政法委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5-27


(图为:群众在打洛司法所调解纠纷)

5月的西双版纳,艳阳似火,中午时分,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走进勐海县打洛司法所大厅,墙角的立式空调火力全开,为前来解忧的群众送来阵阵清爽。

请再次认真核对协议内容,如果没有异议就准备签字。话毕,所长姜雨寒接过当事人递来的身份证,边对照边往电脑系统中输入,嗒嗒嗒,三下五除二,《人民调解协议书》拟制完毕,双方签字按手印,一起家庭内部土地分割纠纷调解完毕。

手机铃声响起,宝贝来电。快速调整情绪后,姜雨寒笑着按下接听键。

妈妈,我们跳舞比赛得了第一名!

真棒!我的姑娘和爱莎公主一样了不起。

......

通话间,门外传来喧闹声,某起交通事故的涉事双方及亲属等待调解。

三楼调解室的门打开了,你们先上去,我很快就上来!鼓励完女儿,姜雨寒抄起笔记本快步上楼,一步两个台阶。

这是5月中旬某日,打洛司法所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的真实场景。

真心为老百姓化解难题”“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提起打洛司法所,许多当地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看似简单的评价背后,是该所用心用情化解群众急难愁盼大小故事。长期以来,那些暖心故事犹如蜿蜒而过的打洛江,持续滋养着这个美丽和谐的边陲小镇。

所长“PLUS”

走近打洛镇勐板村邦约一队村民小组社房,门口醒目的位置贴着打洛司法所的便民联系卡。

村民特边说:“我们知道办事要依法,但经常不清楚实际的办理流程和要准备哪些材料、证件。现在好了,有法律方面的问题就打司法所的联系电话,或者扫联系卡上的二维码咨询,问清楚要找什么部门或需要哪些材料再去办,不用来来回回跑几次。

“2023年以来,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140余场法治宣传活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持续增强。但由于文化水平、年龄方面的限制,很多群众难以熟记法律法规和法律事务办理要求。据姜雨寒介绍,为减少群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打洛司法所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张贴于辖区的各个学校门口以及村(居)民小组社房,群众通过电话、微信就能及时获取法律服务。

(图为:姜雨寒到学校开设法治德育实验班课程)

不做控辍保学的司法所长不是好老师,当谈及司法所的工作范畴,姜雨寒这样调侃自己。看似幽默的话语,折射出边疆基层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更多现实需要。

20238月,姜雨寒在处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时了解到,死者的妻子正在监狱服刑,家中只剩下即将上高中的女儿小丽(化名),母亲长期不在身边以及父亲的去世让小丽的内心备受打击,不愿到学校上课。为让小丽尽早走出阴影,姜雨寒将情况报至勐海县司法局,帮助小丽申请了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协调学校减免小丽学习期间的各类费用。最终,小丽在姜雨寒的陪同下重新回到校园。

据了解,打洛司法所在辖区中小学创新开设法治德育实验班课程,针对青少年群体身心特点和法律需求,采取寓教于学、寓学于趣、寓教于情、寓法于行的普法新模式,不断丰富拓展游戏普法、卡通人物普法、团体心理辅导、红色故事会等教育载体,深受学生喜爱。

青少年群体认知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反应快,但内心也很敏感,容易有逆反心理。法治教育不能照本宣科、自说自话,只有紧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才能让法治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发芽。姜雨寒说:青少年出现问题大多是因为缺少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我们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也许就会校正他们的人生轨迹。

在姜雨寒开设法治德育课的学校,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姜老师,也会把对她的喜爱表达得简单纯粹:课堂上的热烈掌声、微信朋友圈的留言关心、偷偷塞进包里的感谢信。

“一个都不能少!”

以前我不懂法律,因为无知犯下了错误,导致我的孩子在假期间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有妈妈带着去旅行,我觉得很愧疚。还好社区矫正给了我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以后一定要补偿他们,做个好妈妈

开始接受矫正时,我不想和其他人交流和一起参加学习。现在我发自内心的觉得,我们是一起学法的同学,也是相互帮助的伙伴,我愿意用自身经历去警示大家。

......

近日,打洛司法所组织的团体辅导和法治教育活动中,矫正对象逐一分享内心感悟,不少人在现场潸然泪下。

(图为:打洛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

进行社区矫正的人员虽然犯了错,但通常主观恶意比较小,经过有效的管理和帮助,大多都能在解矫后的生活中步入正轨。我们在严格管理他们的同时,也一起学习法律知识,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收获成长,一个都不能少!关于社区矫正工作,姜雨寒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始终坚持严管、厚爱的理念,既依法采取严格的管理,也把矫正对象当作特殊的团队,给予帮助和温暖,让他们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打开打洛镇社区矫正微信群,除了司法所干部群主和派出所民警群管理员,还有社区矫正对象轮流担任的值班员

今年初,矫正对象岩某在手机上完成社区矫正打卡要求后便到地里忙农活,未发现手机已欠费。当日下午,担任微信群值班员的郑帅(化名)在清点人数时,发现矫正对象岩某长时间未报打卡情况,电话也处于停机状态。

岩某今天不会又忘记打卡吧?”“他可千万不能掉队啊!”“我们说好全都要顺利完成社区矫正”......

长时间联系不上岩某,打洛镇社区矫正微信群里一下炸了锅。为不让岩某因忘记打卡而承担法律后果,着急的郑某连忙给岩某充了话费,看到岩某在群内回复早上已经打卡的信息,群内其他矫正对象纷纷指责岩某粗心大意,急坏了其他人。事后,岩某把话费转给郑某,一个劲儿地向其他人说谢谢,曾经反感社区矫正的他,感受到这个特殊的团队里有温暖。

法治深入心,润物细无声。打洛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对象有一个约定:如果有矫正对象即将成功解除矫正,就要在集中学习会上分享心得,要一起拍集体照,如司法所干部没有工作冲突,还要一起包饺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饺子是团圆的象征,大家坐在一起吃饺子,能增添温暖和谐的氛围。同时,包饺子也是凝聚力的过程,使得彼此的关系更为紧密。姜雨寒说,每次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包饺子,大家都会开心的忙碌起来,自己也会在欢笑中看到法治和善良在每个人身上开出的花朵

爱哭的“超人”

前不久,矫正对象张秀兰(化名)找姜雨寒诉说烦恼: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卖部,村里的人购物常会先拿货后付款,考虑到都是熟人,也未要求其写下欠条。长期以来,大部分人会信守诺言,按时偿还欠款,但有的人不仅不还钱,还会借着酒劲恶语相向。近10万元的欠款多次讨要无果,自己觉得非常委屈,也无计可施。

了解情况后,姜雨寒约上村里的调解员,连夜陪着张秀兰挨户找到欠款人进行调解。经过耐心释法说理,欠款人均当场付清欠款或签下还款协议。

当时去司法所找小姜,我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以为她不会帮我。没想到她当天晚上就帮我解决问题,一直忙到11点多才结束,她饭都没有吃,也坚持不让我请她吃夜宵。感觉她工作起来不会累,也不怕委屈,像超人一样!回忆起司法所为自己化解难题的过程,张秀兰心里满是感谢。

(图为:姜雨寒上门调解群众纠纷)

她特别努力,一直在超越自己”“工作起来像打了鸡血,感觉她都不用吃饭、不会劳累”......在旁人眼中,姜雨寒似乎总是在忙碌中度过,做事风风火火、勇敢果断的她,随时保持着超出常人的充沛精力。2023年,因为工作成效突出,姜雨寒被授予云南省调解能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可姜雨寒坦言,自己并不像他人说的那样坚强和优秀,工作中常有眼泪相伴。

眼泪来自委屈。司法所的工作,要经常直面矛盾,被责备、被误解甚至被骂也是常态。委屈无法避免,有时是藏起眼泪,先把群众的事情处理完。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一件事。姜雨寒说,在司法所工作以来,自己曾“100偷偷落泪想放弃,哭完后又“101”次选择坚持。

眼泪源自感动。在姜雨寒的微信中,很多好友是以前的社区矫正对象或刑满释放人员,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发的生活动态和晒出的幸福,她会开心地点赞评论。她的手机里还保存着一些视频:曾经险些辍学的问题少年如今步入高中校园,在操场上努力奔跑;社区矫正对象玉某某在解除矫正后,与她紧紧相拥;新年前夕的活动中她和学生笑着唱歌,为每一个学生递上亲手写下的贺卡……

眼泪源自亲情。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爱我的老公,一个幸福的家,还有爱我的母亲。”“看到我哭的时候,女儿会安慰我。老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从来不抱怨,还会认真听我讲工作中的大小事。母亲经常会在睡觉前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时还要通过视频看看我是不是又累瘦了......”讲起家人,姜雨寒红了眼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